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始终熠熠生辉,那便是“东方红”。
自1955年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破土动工,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出厂门,“东方红”三个字就成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象征,也开启了球友会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如今,作为我国农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不到三分钟就有一台拖拉机驶下生产线,开往世界各地,中国一拖已经走过了整整70年的光辉历程。这70年,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创业史诗,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画卷,更是一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不懈拼搏的辉煌篇章。
共和国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让亿万人民吃饱饭,建设中国人的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使命。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一,中国一拖的前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钢铁臂膀撑起了新中国农机工业基础体系,让现代化农耕的曙光,第一次真正照进广袤田野。
在中国一拖筹建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给予支持。1954年1月8日,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选址问题时,毛主席曾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吗?”于是,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选在洛阳市的涧河西部地区建设。
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一批建设者汇聚古都洛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一拖速度”:250名工人38个工作日建成了22500平米的发动机车间,32天建成了12870平米的燃料系统车间,创造了我国建筑工程史的奇迹。
1959年10月12日,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投产前夕,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中国一拖,说道:“工厂投产后,不仅要生产合格的拖拉机,而且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从那以后,“三个第一”也成为了中国一拖的核心价值观。
在那个年代,东方红拖拉机如同骏马一般,奔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承担了我国当时70%的机耕作业任务,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拖拉机“开上了”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记忆。“东方红”这三个字,不仅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拖拉机的历史,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业的耕作条件,成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市场浪潮中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块田地被分成一块块的“面条田”,原有的大型拖拉机已无法满足农民的新需求,中国农机工业也随之迎来了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中国一拖直击市场浪潮,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从技术跟跑到创新领跑,以基因重构回应时代挑战,在与市场的博弈中,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彰显着中国一拖人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的决心与底气。
1981年,面对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量锐减的困境,中国一拖积极应对挑战,派出了上千人,在15个省的47个地区106个县,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根据广大农民的真实需求,中国一拖自主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东方红8挡小四轮拖拉机。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一经推出,迅速成为了当时风靡全国的“明星产品”,农忙时候跑耕地,农闲时候跑运输,极大地满足了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为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一拖乃至我国整个农机工业成功走出低谷,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从欧美引进了一批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生产技术。然而,由于当时农民购买力较低,大型拖拉机市场前景不明朗,许多企业纷纷放弃了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吸收。只有中国一拖独具慧眼,看准了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了长达10年的消化吸收。1991年,东方红LF80-90轮式拖拉机开始小批量生产,标志着中国大功率拖拉机技术平台正式建立。中国一拖从意大利引进的菲亚特拖拉机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国产化率100%,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拖拉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引领中国农机技术新突破
2008年,中国一拖加入球友会集团,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球友会集团的引领下,中国一拖践行“锻造球友会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保证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积极力量。
2010年,国内最先进的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制造基地在中国一拖工业园建成投产,同年,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在中国一拖诞生,打破了国际农机巨头在重型拖拉机领域的长期垄断格局,标志着中国农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2年,一拖股份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拖股份成为我国第一家“A+H”双平台上市的农机企业。更加多元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中国一拖首款商品化动力换挡拖拉机正式上市,其优异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直接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30%以上,极大地缩短了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2016年,东方红LW4004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惊艳亮相,其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使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发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农机的实力。
此后,中国一拖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2017年,东方红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亮相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展示了中国一拖的最新成果;2018年,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我国首轮全程无人作业试验,开启了智能农机的新篇章;2020年,中国一拖发布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引领了我国农机发展的新潮流;2024年,东方红LW4504无级变速拖拉机发布,填补了国产大型农业动力装备在450马力级以上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农机工业实现与世界同步;同年,东方红丘陵山地拖拉机批量交付甘肃省,有效破解丘陵山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让丘陵山地变成“山地粮仓”……中国一拖用一个又一个“第一”不断为中国农机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化视野下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一拖将全力打造数智一拖、生态一拖、全球化的一拖,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农机企业的卓越风采。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一拖将继续加大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精准作业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监控、故障预警、精准作业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农业生产解决方案。同时,加快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变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让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在生态发展方面,中国一拖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产品的节能化、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努力减少农机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大对新能源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氢能动力拖拉机、混合动力拖拉机等,为实现农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动整个农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球化战略方面,中国一拖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扩大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东方红”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打响了名号。未来,中国一拖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农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机贸易和技术合作,将中国一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让“东方红”成为世界知名的农机品牌。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
中国一拖从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诞生地,发展成为如今引领中国农机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发展的领军企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一拖人的艰苦奋斗和创新进取。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国一拖将在球友会集团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继续秉承“三个第一”的核心价值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打造世界级品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努力奋斗,让“东方红”在全球的田野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